省思內容來源~聯合報系願景工程「尋找台灣閱讀力」~不讀時代.你多久沒看書了?
媒體報導省思~「你多久沒看書了?」
「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,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」
平常會看電視或網路影片的人很多,
但會看書的人很少,頂多是看報紙雜誌。
看書,其實不僅僅只是看書
重點在於「學習特定專業領域的知識或資訊」
因此「看書/閱讀」,可以更廣泛的包括:網路媒體、聽演講、參加課程、聽有聲書….。
社會不斷地進步,今天的知識,過了幾年後,就不再適用,因為觀念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、不斷創新,就衍生不同的認知,所以若「停滯不前」,恐被未來社會所淘汰。
以「新聞議題」為例:
新聞接觸較為普遍,幾乎任何人都會去看或接收,因此普遍概念知道新聞報導(但對於深度意涵或背後,往往大眾只能被影響,而新聞背後隱含著「置入性行銷」,獲取大量廣告為目的,所以製造許多「新聞性內容」,達到吸引觀眾觀看,當越多人觀看,就越有廣告效益~)
但看新聞,只是跟大部分的人取得「共識」,就是大家都同時接收到一樣的新聞(或不同觀點的新聞),關鍵是能否從中「學習好經驗」,否則可能被誤導或負面影響,變成新聞衍生潛在消費者或支持者。這樣,對整體或個人來說,也許難以向上發展,而只會向下沉淪。
所以,「挑選好的新聞或媒體」是成長與進步的關鍵,而非只是盲目跟隨(不良)媒體報導,情緒跟著起伏,實質上對自己的生活與社會進步沒有多大幫助。
除了書籍以外,另一個普遍「閱讀」學習方式~影片頻道
有越來越多的人,是透過「網路影片」來學習~
因為有越來越多人,拜網路所賜,讓人們將專業透過錄影,分享給大眾~例如:電腦手機操作教學、攝影教學、烹飪、整理、管理技巧、生活問題….等。
甚至有「達人」,藉由教學影片成為「網紅」(專門領域的網路明星),所以一大堆教學影片,只要能找到「網紅」,就能更精準有效學習「密技」,其專業程度,絕對不輸大學教授。
有了「閱讀」(看書、看影片),只是輸入、獲得知識,但是否能被運用、被吸收、被轉化為自身經驗、熟悉熟練,才是關鍵,因為讀了書卻不會用,那書只是興趣、知識,無法更進一步轉化為「智慧與經驗」。
輸出,就是一種閱讀後,更進一步的吸收與知識的深化,也就是藉由分享、教導他人、深思研究所閱讀的知識,都能更進一步將知識轉化為智慧與經驗,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願意免費提供專業能力,在網路分享的原因。
過去,我因為環境關係,從原本沒念好書,到後來有機會在圖書室工作,然後在小型圖書館,因此學習許多「知識分類管理」的改念,後來經常跑書局買書,因為書裡的知識,大多是許多人數十年來的寶貴經驗,如果可以花幾百元就能買到這些經驗的一部分,絕對是值得的。
但書中的「知識/資訊」,往往只是知識,要轉化為「智慧/經驗」,必須去運用,然後從意識到潛意識,也就是不用特別思考,就能直接精準的反應(通常可透過「教練模式」,來獲得快速的達到學習目標。)
如果,人們不習慣去閱讀與學習,就會在生活或工作上發生問題,然後淪陷在問題裡。
以「飲食」為例:
講究「美味」更甚於「健康」,那麼就會產生「健康問題」
特別是許多美食,來自於不當的添加物、過度烹調,讓味蕾獲得滿足,因多巴胺讓心情愉快,但往往在美食之後,造成的身體健康負擔,使原本愉快的心情,頓時轉化成「甜蜜的負擔」,長久累積下來,恐怕不是一兩天可以改善的。
因此「健康飲食常識」對於大家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,而「美食」必須建立在「健康飲食」之下,意思就是偶爾享受美食,雖然會造成身體一些負擔,但身體排毒能力可以負荷,也就不用擔心造成健康的影響,同時在享受美食之際,也能讓心情愉悅,這樣的愉悅感,其實也會幫助心理健康,間接影響身體健康。(反之,過量的美食,造成身體難以承受的負擔,而其愉悅感並不會累加,反而變成有害的「成癮」,也就是對美食難以抗拒而去吃,間接造成肥胖或潛在慢性病成因)
就完整的知識來說,「健康飲食」只是健康的一部分,所以在學習時,必須有正確認知,避免只依賴「飲食」,而忽略了同時要注意「各方面的健康習慣」~
例如:規律的生活作息、良好的睡眠品質、良好的情緒管理、適度的運動….等。
文/陳站長 2019/03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