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乏專業=外行=社會問題(該如何改善?)
#緣起
從一個現實遇到的「屋簷漏水問題」來看其源頭與衍生的影響~當社會缺乏「教育、輔導、管理、改善」等機制,就會導致問題橫生,這些問題的產生與造成的影響如下….
#案例
一個「外行師傅」的案例
新蓋的等樓遮陽工程,原本以為蓋好之後,就能解決頂樓炎熱的問題,沒想到衍生的「副作用」,讓住戶苦不堪言~
#外行師傅的問題
表面上是蓋好了,實際上因為缺乏「防水」,使得漏水沿著遮陽工程的螺絲孔縫隙滲入,加上排水孔縫隙讓水滴從頂樓往下滴在樓下遮陽棚,導致滴滴答答發出巨響,而且還滴了一整天(因為排水槽積水,孔縫小,滴更久),即使反應之後,拖了超過兩個月,才來修補,但似乎又用錯材質(表面似乎用了補土之類的材質),所以補了一段時間之後,又開始發生問題~
#不專業的師傅是怎麼來的?會導致什麼影響?
雖然這是一個個案問題,但從這可以推論,如果各行各業存在類似這種「外行/缺乏專業」,可以想像….
提供服務的廠商或個人,為了工作不得不去「學習並提供一技之長」,其中一些廠商與個人做得很好很專業,但一部分因為摸索或被錯誤教導等原因,導致技術與經驗不足(甚至為了節省成本或損失),所以做出「有瑕疵的服務與產品」,這些瑕疵品或服務缺失,有時大眾難以辨別,因而導致這樣的服務與產品一直被提供與販賣,社會卻無有效機制去「診斷/發覺」與改善問題~
#外行師傅的揭露機制
其實,政府並沒有機制去確實培育、輔導、審核、改善每個從事商業等服務的廠商或個人,也因此「外行師傅」不斷產生並仍持續在提供服務,進而產生越來越多的「消費糾紛」,這還不包含有眾多的消費者並不知道「外行師傅」衍生的問題存在,以致於「覺得怪怪的/東西修不好…」卻蒙在鼓裡、無法察覺~
#揭露無法改善問題
由於網路發達,有越來越多人把「問題PO上網」或透過「網路求援」來尋求協助,果然找到許多類似問題,同時揭露「外行師傅」的種種,但社會利用「爆料」,去踢爆「外行師傅」,就解決了問題嗎?依然沒有,因為「外行師傅的問題」往往只能等著一一被揭露才阻止其發展,卻無法根本解決,因為那些「外行」為了工作求生,不得不繼續做或轉行,而政府與民間到底有什麼機制來改善?
#政府與民間該如何改善問題?
不能等到問題發生後才去重罰或訴諸法律或賠償調解,而是全面性診斷、輔導機制,去設法提升修補缺失,使得人人都能有專業、廠商提供的服務與產品更完善健全~
所以,政府與大眾別再只是「爆料」,因為我們自己、親朋好友、認識的店家或廠商,也都可能會變成「被爆料的對象」,因為長久以來,相關主事者或管理人力與專業不足,導致這些人無法落實關心生產者或服務的「專業與品質」,使得大家為了「混口飯吃」,設法自尋生路,運氣好遇健全的環境或主導者,就有機會學習並做好產品;但運氣不好的就只能學半套,做出一堆問題的產品或服務,最後生意差、工作不保,甚至被踢爆或懲罰,過後仍有很多沒有被輔導或協助改善的~
#多管齊下的輔導改善機制
不完善的機制,無法有效改善問題~
以當今弱勢家庭個案為例,由於長久以來個案的問題是多層面,包含專業基礎缺乏、沒有耐心、溝通理解能力差、態度不佳、身體骯髒有異味、雇主難以要求個案的技術與品質、如果要個案做導致問題不如雇主自己做….
從這可以看出,改善個案問題,不僅僅只是單純「就業輔導」,其中還包含基本的「溝通、理解力、專業技術、學習與服務態度…」其中關鍵在「分階段循序漸進改善」(如果想一步到位、一步登天,就會造成「輔導挫敗」)因此「#成功的輔導模型」,是改善社會弱勢非常重要的研究與運用,問題是過去專業化但缺乏整體與整合的運用,現在是否有團體或政府高層能去發掘與落實?如果有,相信過去長久仰賴「規定與處罰」的社會機制,將變得更有人性化與更完善,因為社會問題不能靠規定與處罰,而是靠智慧~
PS.眾多社會問題,可透過「研究與建立模型、提升模型」來作為典範,然後再廣泛複製、建立「輔導智庫/就業與創業資源中心」(有別於傳統的表面形式,實質上並無法廣泛幫助真正的弱勢)
文/陳站長 2019/03/24